近日,长春国文医院胃肠外科成功为一名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实施急诊阑尾切除术。面对 “心脏疾病 与 “术中大出血” 的双重威胁,多学科团队通过创新方案与精准操作,让 73 岁的张先生(化名)转危为安。
病情危急腹痛背后隐藏“双重定时炸弹”
9 月 18 日,持续右下腹疼痛 15 小时的张先生被紧急送医,外院 CT 已明确为 “急性阑尾炎伴粪石”。但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全身状况极为复杂:既往房颤、心衰病史,心脏彩超:全心增大、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下降。且长期口服“双抗”药物,凝血功能异常。
多学科会诊(MDT)精准博弈,制定“两全之策”
“急性阑尾炎需立即手术,但手术可能引发致命出血或心脏并发症;停用双抗则血栓风险骤增。” 据胃肠外科主任高宏介绍,患者体内的 “双重定时炸弹” 让治疗陷入两难。医院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MDT),胃肠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专家展开精准博弈。
面对“不止血”与“不出血”的两难境地,胃肠外科强调手术的必要性:阑尾已化脓,保守治疗无效,感染扩散将导致感染性休克。心血管内科评估后认为,停用“双抗”药物将极大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对患者同样危险。麻醉科提出了破题关键:放弃传统的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转而采用对循环系统影响最小、且完全避开‘双抗’药物禁忌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尽管这一决策意味着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将面临更大的操作挑战,但却是对患者整体安全的最优解。
迎难而上精准麻醉与微创手术的完美配合
9月19日,在充分的应急预案保障下,手术开始。麻醉科医生精准地在手术切口区域进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全程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胃肠外科团队则在完全依赖局部麻醉的效果下,操作格外精细、轻柔,通过一处5厘米的切口,迅速找到并处理了已急性化脓、布满脓苔的阑尾。手术团队在避免牵拉反应和确保镇痛效果之间取得了完美平衡,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康复在望个体化医疗与人文关怀的胜利
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此次成功救治,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理念的典范。医疗团队没有选择简单停用“双抗”药物而将患者置于血栓风险中,也没有因出血风险而放弃手术,而是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创新性的麻醉方案,为患者找到了最安全、最合理的治疗路径。目前患者病情日益好转,正在顺利康复中。
康复期间,张先生家属特意制作锦旗送到胃肠外科医护人员手中,再三感谢团队在高风险下不放弃、用专业守护生命的担当。此次救治既未因风险放弃治疗,也未因简化流程置患者于血栓险境,而是以多学科协作与创新方案为患者铺就安全路径。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