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跌破85/50mmHg,意识淡漠!是脾破裂失血性休克!”近日,一辆载着56岁车祸重伤者的120救护车,拉响警报呼啸冲进国文医院急诊大门。面对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国文医院立即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多学科团队同步响应、分秒必争——仅用22分钟完成从入院评估、影像检查到推入手术室的全部流程,并在最快时间内成功实施脾切除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此次高效救治,不仅展现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的硬核实力,更凸显其作为区域危急重症救治核心力量的责任担当。
畅通绿色通道
22分钟完成术前关键救治
15时17分,120救护车呼啸而至,早已待命的急诊医护团队立刻展开救治。接诊医生凭借丰富经验,结合患者外伤史、血压骤降及腹膜刺激征等症状,迅速判断为“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当即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开通双路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抗休克!”“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备血!”“通知影像科优先CT检查!”清晰指令接连下达,护理团队同步完成心电监护、静脉穿刺与样本采集,转运团队推着平车一路小跑,直奔影像科。15时29分,CT结果印证危急:脾门破裂、腹腔积血超1500ml,必须立刻手术!
此时,医院多学科协作机制已“满速运转”。通过急诊预警系统,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同步获取患者信息——麻醉医师提前抵达急诊评估病情,制定生命支持方案;输血科启动应急备血流程,争分夺秒准备血液;手术室护士快速调试器械,将自体血液回输设备精准到位。15时39分,患者毫无延误地被推入手术室,从入院到手术准备就绪仅用22分钟,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高效配合,为后续手术抢下关键的“黄金时间”。
技术护航生命
自体血回输破解术中危机
手术正式开始,腹腔打开瞬间,暗红色积血喷涌而出,患者血压骤降至70/40mmHg,生命体征濒临崩溃。“启动自体血液回输机!”随着院长梁博一声令下,护士迅速连接无菌吸引管,腹腔内积血经抗凝、过滤、洗涤等精密处理流程,转化为红细胞压积达60%的浓缩红细胞,为患者“再造”可用血液。
当自体血缓缓输入患者体内时,其相较于传统异体输血的优势即刻显现——无需交叉配血,既能在血源紧张时快速补充血容量,又从根本上避免输血相关感染、过敏等并发症风险。术中,医疗团队累计回收处理积血1200ml,成功回输浓缩红细胞800ml,配合400ml异体悬浮红细胞,患者血压逐步回升至110/75mmHg,心率稳定在90次/分,生命体征重新趋于平稳,患者被转入ICU进行进一步监护。
强化体系建设
扛起区域医疗责任担当
术后复查结果显示,患者血常规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未出现任何输血不良反应,3天后从ICU转入普通病房,1周后顺利康复出院。回溯这场生死营救的成功,既源于医院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高效运转——多学科团队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流程大幅缩短术前时间,更依赖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关键支撑,为危急时刻救治提供硬核保障。
“医院已常态化配备自体血液回输设备,并定期开展医护专项培训,确保危急重症抢救时能第一时间启用。”急诊外科徐汉福主任表示,未来医院将持续优化创伤救治流程,进一步强化院前院内信息互通,深化多学科协作机制,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救治能力,为区域内危急重症患者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