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国文医院内科特需病房,97 岁的张奶奶与死神擦肩而过。她颤巍巍向医护人员 "比心" 的画面,定格了这个春天最温暖的医患情谊。从生命垂危到平安出院,这场跨越年龄与病痛的 "生命故事",既是医疗技术的体现,更是 "医者仁心" 的生动注脚。
01生命故事:高龄患者的救治历程
12 天前,张奶奶因病情危重被家属送入我院内科特需病房。面对高龄、基础疾病复杂等挑战,家属曾坦言 "已做好心理准备"。医疗团队迅速展开救治:主治医生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24 小时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护理团队执行精细化护理,连每一口水的摄入量都用注射器精确计量,每一餐米糊的温度、稠度反复调试。经过 12 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张奶奶病情趋于平稳,出院时已能向护士长 "比心" 致谢。
02精细护理:细节里的生命敬畏
"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将理念融入行动:
量化到毫升的细致为保障高龄患者营养摄入与心衰管理,护理团队用注射器精准记录每日饮水量,米糊摄入量亦纳入测量范畴。可视化的安心独创纸质版《健康宣教记录本》,指导家属记录饮食、睡眠、用药情况,使其成为诊疗 "参与者",为居家照护奠定基础。分秒必争的守护护士每半小时巡视一次,翻身、拍背、按摩等操作贯穿日常,全力预防卧床并发症。
03心灵照护:构建双向奔赴的信任
"治病更需 ' 治心 '。" 面对家属的焦虑,护理团队同步开展心理支持:
日记式沟通每天主动了解家属需求,以同理心回应困惑,逐步建立信任。家属从 "被动接受" 转为 "主动沟通",伴随张奶奶病情改善,全家重燃希望。拥抱式拒绝当家属执意赠送水果致谢时,护士长婉拒道:"您的心意我们收下,患者的康复才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张奶奶的女儿感慨:"你们不仅救了我妈妈,更温暖了我们全家人的心。"
04锦旗背后的医患共鸣
出院当日,家属将一面写有 "白衣天使似亲人,关怀备至显真情" 的锦旗送至科室。"我们不收受红包礼品,但锦旗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 护士长的话,道出了全体医护人员的职业心声。
在长春国文医院,高龄从不是放弃的理由。无论是 97 岁老人的 "比心",还是家属红着眼眶的致谢,都是对 "生命至上" 理念的真切回应。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刻度尺上的精准计量、记录本里的点滴记录,以及那群为生命 "较真" 的白衣身影 —— 他们用专业与温度,书写着医患之间最质朴的信任篇章。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