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医学检查,你想知道的那些事儿!



核医学科 > 科普   阅读:956 次

说起医学检查,大家常常会想到抽血化验、彩超、X线、CT、磁共振等检查项目。此外,还有一类检查,有的患者一听就忐忑不安,那就是核医学检查,比如用于检查恶性转移性骨肿瘤的全身骨显像、用于检查肝血管瘤的肝血池断层显像等。

患者为什么忐忑不安呢?这是因为“核”字往往使人联想到“核爆炸、原子弹”,感觉很暴力;此外,有人认为核辐射致癌、影响生育,做了核医学检查会患上“新病”。

那么,做了核医学检查,真的会有问题吗?

与CT相比,核医学检查有什么不一样?

核医学是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和平应用,神奇的放射性核素既能诊断又能治疗。核医学检查就是利用特定的显像剂对某种组织或脏器进行选择性定位的特殊性而诊断疾病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

在影像诊断上,核医学拥有特色并且先进的大型影像设备,如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利用这些设备,我们可以直接给疾病定位,同时还能确定疾病的范围和性质。

这些检查的共同特点,是在检查前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但是不同仪器、不同检查所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也有所不同。在注射检查的特定显像剂后,显像剂随血液流遍全身,聚集于目标,同时在图像上表现出“浓聚”或“稀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靶器官或病变部位的功能与代谢情况,核医学医生借此对疾病进行分子水平影像诊断。

若患者注射了做心脏检查的放射性显像剂,就可以看到心脏的功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脏问题、是否心肌缺血、是否心肌梗死等。注射了做骨骼检查的放射性显像剂,就可以诊断出是否存在骨骼疾病,比如全身骨显像能够筛查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

核医学检查辐射真的会“致病”吗?

医学上之所以把这些放射性核素注射到人体内,是因为几项技术可以保障:放射性示踪剂的靶向性强,非靶器官摄取很少;常用放射性核素衰减快;使用的放射性核素能量很低,不足以造成辐射损伤。也就是说,做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时的辐射在安全范围内,远远达不到引起癌变或影响生育的程度。

另外,对“核”的恐惧,根源在于对辐射的恐惧。核辐射这个词涉及范围比较广,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放射性。放射性是放射性核素不断向外发出射线的能力。

核医学检查是一项无创的功能性检查,能准确反映目标脏器的功能,同时还有扫描时间短、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对于肿瘤患者,建议半年做一次全身骨显像,这个检查带给患者的辐射甚至小于做一次胸部CT。常用核医学检查的辐射量并不大,半年或一年一次的核医学检查给患者造成的负担很有限。因此,患者不要恐惧核医学检查。


关注订阅号 了解更多咨询
搜索医生
+
寻找适合您的医生,评估您的医疗需求。
预约挂号
+

微信扫码预约

您可致电24小时服务中心(96120)预约医生。
联系我们
-
24小时服务电话
96120
投诉信箱
csc@int.gwmc.cn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1049号  吉ICP备2021003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