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保护肛肠的好习惯:在早上排便
- 肛肠外科 > 科普 阅读:1249 次
“排便”这件事儿,有人速战速决,一天两三次;有人使出全身力气,但还是颗粒无收,统计显示,我国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4~6个人有慢性便秘,且女性高于男性。
在肛肠科医生眼中,早上是排便的黄金时段,此时肠道的推进性蠕动在一天中最活跃。
便秘或排便不规律的人,可固定在每天清晨如厕,来培养排便反射。即使当时没有便意,久而久之,身体就会逐渐配合进行排便。
为什么说早上更适合排便?
经过一夜的消化吸收,前一天吃进去的食物都已变成粪便储存在体内,起床所产生的“起立反射”,能增加结肠蠕动,产生便意。
晨起后,若能按时吃上早餐,因食物挤压作用而产生的“胃结肠反射”,也能加速排便。
而在一天中,早餐后胃结肠反射最强。晨起或早饭后按时排便,可排空整晚代谢产生的“废料”,有助预防肛肠疾病。
建议早上去卫生间待一会儿,培养清晨如厕的习惯,但这并不是强制要求。
除此之外,三餐后也是排便的重要时段,食物刺激胃引起“胃肠道反射”,继而唤醒天然的排便反射。
便秘了,每天早上蹲一蹲
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诱发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均可促进结肠蠕动,有利于成功排便。
因此,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来培养排便反射。
■ 即使当时没有便意,时间长了,到了固定时间就会自然产生便意。
■ 不过,即使要培养排便反射,如厕时间也不宜太长,最好在5~10分钟内,否则会增加痔疮风险。
怎样才算便秘?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罗马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必须包括以下任意2项或更多:
a.至少25%的时间排便感到费力;
b.至少25%的时间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
c.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
d.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
e.至少25%的时间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
f.排便次数小于3次/周。
2.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若便秘的情况持续至少6个月,则是慢性便秘。
每个人的排便规律是不相同的,有些人可能是4~5天才排便1次,但如果没有粪便干结、排出不畅等症状,则不属于便秘范畴。
如何保持“排泄”通畅?
要想排便规律,除了通过“固定时间蹲便”培养排便反射外,还可以从以下生活方式着手:
进行饮食调整
粗纤维食物不被肠道吸收,但能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膨胀,维持足够体积刺激肠道产生便意。
便秘人群每餐应吃些粗粮、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比如猕猴桃、火龙果等带籽的食物,同时要保证足量饮水,每天至少喝水1500毫升。
需要提醒的是,想靠吃香蕉来缓解便秘并不科学,没熟透的香蕉里含有一种叫鞣酸的物质,吃多了反而会增加便秘风险。不如多吃些燕麦、豆类、竹笋、苹果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避免盲目减肥
足够的食物容量,才能在肠道内形成渣滓刺激肠道使其蠕动。
适当运动
不爱运动、久坐等“懒”习惯,会使肠道蠕动越来越慢。
不憋便
如果忍便不排,粪便在肠道内停留太久,水分被进一步吸收,体积也会变小,不足以刺激肠道产生便意。
久而久之,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也会逐渐不敏感,加重便秘。
调整压力,放松情绪
精神紧张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抑制肠神经系统活动,进而引起胃肠运动减弱、黏膜分泌减少,促使便秘的发生。
不乱用泻药
目前便秘人群的最大问题在于“乱吃泻药”,市面上的清肠产品众多,但大多包含芦荟、大黄等泻剂成分,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导致结肠黑变病,减弱肠蠕动,进一步加重便秘。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病变,只要停服泻药,肠道可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慢性便秘患者需长期使用泻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医院官网:int.gwmc.cn
企业邮箱:info@int.gwmc.cn
医院地址:长春市南关区芳草街与康宇路交会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1049号
吉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