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为天,食以吞为先——《吞咽障碍》你了解吗?
- 神经外科 > 科普 阅读:788 次
民以食为天。
我们每天都需要吃进去各种食物,才能饱腹和保证充足的营养。吃东西不仅是生存需要,能吃尽各种人间美味更是一件幸事。但怕的就是吃不了,出现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就是吃饭慢,或者吃饭时不能尽兴吗?答案是否定的
吞咽障碍没那么简单而且危害非常大。
吞咽(swallowing)是指人体从外界经口摄入食物并经食管传输到达胃的过程,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
吞咽障碍的定义
狭义: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的进食困难。
广义:由于情感、认知、感觉和(或)从嘴到胃移送物质过程中的运动行为和解剖等原因出现的异常,导致上述吞咽过程发生障碍。
吃饭喝水为什么会被“呛”到?
相信大家都有被呛到过的经历,吃饭或者喝水被呛到,其实是食物“走错路”了。
通常我们在说话或呼吸时,会厌组织向上,使气道打开;吞咽时,会厌组织向下,将气道盖住,使食物或水不会进入气管中。
如果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吞咽食物,会厌组织来不及关闭,食物就会进入气管,引起呛咳。
偶尔被呛一次,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静静地吃饭、喝水时,也会出现呛咳的情况,一定要警惕吞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
一项包括广州、上海、南昌等8大城市10家医院6000多例患者的调查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患有吞咽障碍的概率是45%,80岁的老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5%。
吞咽障碍不是小事,会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及心理与社会交往障碍等问题,其中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家属或陪护者需了解提示误吸的症状与体征,若发现患者有以下症状与体征,建议及时就医。
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
分泌物控制困难,流涎或食物从口中淌下;
吞咽前、过程中或之后发生咳嗽或呛咳,吞咽后嗓音变化;
吞咽触发延迟,在吞咽时喉头不上提或下降;
进餐时间长,咀嚼时间长,一口食物需多次咽下;
食物或液体从鼻腔溢出,吞咽后口腔中残存食物;
吞咽时头颈部姿势异常,吞咽疼痛,口、喉感觉减弱。
引起吞咽障碍的常见疾病
吞咽障碍是被忽视的“高危分子”,很多疾病都会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放射性脑病、脑外伤、脑肿瘤、舞蹈病、脊髓灰质炎累及球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脑瘫等)
颅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病、运动性神经元病、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肌肉疾病
口咽部器质性疾病
食管器质性疾病
其他精神心理因素(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癔病、牙列不齐、气管插管或切开、药物等)。
据统计,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高达30%-45%,颅脑损伤约为27%,脑瘫为40%,帕金森病为50-70%,重症肌无力为15-63%。
吞咽障碍怎么诊断?
诊断吞咽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
1、主观评估:主诉、病史等病历资料。
2、筛查:反复吞唾液试验(30秒内吞咽口水两次);30ml饮水试验(5s),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条目≧3分)。
3、专业评估:吞咽器官功能评估,摄食评估(VVST),仪器检查-——吞咽造影检查(VF)、吞咽喉镜检查(FEES),测压检查,内镜下咽喉感觉功能测定,超声检查,表面肌电图检查等。
营养评估:NRS2002营养筛查法。
吞咽障碍有哪些治疗手段?
衰老导致的吞咽困难很难逆转,但下面这些方法能帮助吞咽困难的患者喝水与进食。
1、间接训练:间接训练是从预防失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经口腔摄取营养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从轻微到重度的各类吞咽困难患者。一般先于直接训练进行,直接训练开始后仍可并用间接训练。
口颜面功能训练,主要针对唇部、舌头、软腭、下颌等部位的力量、感觉与协调性锻炼,旨在提高吞咽肌肉力量、速度和肌肉的协调能力来进行安全有效的吞咽。口唇闭锁练习、下颌运动训练、舌部运动训练、冷刺激(中药冰棒)、构音训练、声带内收训练、咳嗽训练、声门上吞咽训练、吞咽反射训练等。
2、直接训练:摄食直接训练措施即进食时采取的措施。包括: 进食环境、进食体位和姿势、食物的形态、食物性状、食团入口位置、一口量、进食速度、吞咽辅助手法及进食时的提醒。
吞咽辅助手法:仰头吞咽,低头吞咽,转头或头旋转吞咽,声门上吞咽,用力吞咽,门德尔松法,交互吞咽。
注意要点:缓慢地进食,一口一口慢慢吃。控制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患者开始进食时每次只放少量食物入口,逐渐增加。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团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也可食物与水交互进行吞咽。
3、吞咽电刺激治疗:主要通过刺激完整的外周运动神经,以及直接激活去神经支配的肌肉纤维,来达到强化无力肌肉,帮助恢复喉上抬运动控制、延缓肌肉萎缩、改善局部血流的作用,从而提高吞咽功能。
4、球囊扩张术:主要针对存在环咽肌失弛缓症或吞咽动作不协调的患者进行的针对性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5、间歇置管(IOS)技术:是指进食时插管非进食时拔除管道的一种代偿性进食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的手段。既保证了患者的营养需求,又能让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6、胃造瘘术(PEG):胃镜介导下胃造瘘置管术,适合于需要长期置管患者。优点:去除了鼻管,减少呼吸道及消化道并发症,管径较粗,可长期留置。缺点:有创性置管,患者认同度差,存在腹腔感染风险,价格较高。
7、经颅磁、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作为一项新型技术,是一种对语言及吞咽功能治疗行之有效的、非侵入性的康复训练及神经调节方法,目前我院已开展经颅磁、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障碍。
8、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有调气活血,祛痰开窍,调节治疗部位的血液循环、神经功能、激发吞咽相关反射的作用。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廉泉、夹廉泉、哑门、风池、翳风诸穴可以改善颈动脉和椎动脉系统的供血,促使脑部病灶部位侧枝循环得以及早建立,促使损伤的脑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吞咽障碍症状。
9、中医辨证施治:
(1)风痰阻络证:息风化痰,宣窍通络。(2)肝肾亏虚证:滋阴补阳,开窍化痰。(3)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疏经通络。(4)阳虚寒凝证:温阳散寒,化饮利咽。
10、护理措施:
(1)情志调摄:消除忧虑等不良情绪,避免不良情志刺激,让患者了解吞咽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肥厚之品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二便通畅,注意营养调配、饮食有节,勿暴饮暴食。
(3)宣教及培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普及预防吞咽障碍并发症的知识,并指导家属如何协助医护人员帮助患者。
(4)体位护理:提供整洁舒适的就餐环境,严格按照要求的体位帮助患者进食。
民以食为天,食以吞为先!吞咽进食不仅是每个人的根本生存需求,享受美食还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不能顺利进食是对于人们来说非常痛苦。导致吞咽障碍的疾病很多,吞咽障碍的危害不容小窥,希望大家多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预防,正规治疗,早日康复!吃嘛嘛香!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int.gwmc.cn
企业邮箱:info@int.gwmc.cn
医院地址:长春市南关区芳草街与康宇路交会

吉ICP备2021003606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